以同理心回應
with empathy
Maria的工作可能賦予她經濟獨立,並有助於建立自信。儘管丈夫的行為可能影響她的自我評價,但工作能帶給她成就感和自我價值。 對Maria而言,踏進辦公室或許能帶來暫時解脫,並讓她覺得這裡更安全。 職場能讓她遠離丈夫的掌控,並獲取家庭暴力相關資訊與專業支援。若丈夫限制她與親友的社交往來,她可能感到孤獨,而同事或許是她唯一的社交連結;在這艱難時期,他們能給予陪伴、理解與支持。
如同許多受害倖存者,Maria在揭露自身經歷時可能感到恐懼與緊張。她或許尚未把自己的經歷定性為「家庭暴力」, 僅僅意識到事情不對勁。若這是她首次傾訴,這已是打破沉默和羞恥感、尋求支持的重要一步。 受害倖存者最需要的是同理傾聽與實際的協助 。 Maria會感激Sara的同理和理解,因為Sara專心聆聽並用溫和的提問來支持她。 此時若將其經歷直接定性為「家庭暴力」或「虐待」,可能適得其反,因為她尚未完全接受這個定義。Sara尊重Maria的選擇並配合她的步調,幫助她重拾主導感 。此外,Sara透過分享職場資源與外部專業服務資訊提供實質支援——是否尋求這些資源完全取決於Maria的選擇。 Sara表達願意繼續對話 ,強化了對Maria的支持,並向Maria保證, 當她準備好時,隨時可以獲得幫助。
Sara或許擔心說錯話,但支持性的回應無需完美。在對話中,Sara傳達了關鍵訊息:Maria很重要、Sara相信她、虐待事件並非Maria的錯,以及Sara願意伸出援手。當對話聚焦在Maria的想法、感受和需求時,就能營造支持性的對話氛圍。 若Sara察覺異狀但Maria未主動求助,她應找個私密空間 ,以溫和、不帶批判的方式切入。可以先以一般性問候打開話題,例如「工作之外,一切還好嗎?」這樣能鼓勵Maria開口。Sara亦可委婉提及Maria最近的變化 :「妳最近不太像平常的樣子,還好嗎?」如此做法能建立信任,讓Maria願意吐露心聲。
若Maria向Sara透露自己面臨嚴重傷害或生命威脅,Sara便需打破保密原則並上報其擔憂,以便其他人員(可能包括警方)介入採取適當應對措施。在此類情況下,為保生命安全,打破保密是必要之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