辨識徵兆
the signs
家暴受害者並無「典型」形象,社會上存在諸多關於受害者身分的迷思與刻板印象。事實上任何人都可能遭遇家庭暴力, 但統計數據顯示女性與年輕族群面臨更高風險。 社會與媒體常將倖存者刻板化為來自低收入或「功能失調」家庭。 這些有害的刻板印象會讓像Anna這樣來自高收入家庭的受害者保持沉默——他們可能出於羞恥感,或害怕在私人生活或職場上遭受批判及聲譽損害而默默承受痛苦。
Anna 正在遭受經濟虐待,這類虐待旨在製造經濟不穩定和/或使其陷入經濟依賴。經濟虐待常見手法包括掌控財務、竊取金錢或脅迫他人負債。此類虐待亦可能延伸至住房、食物、交通等資源的控制,以及對就業與職涯發展的干涉。經濟虐待極少單獨發生,往往伴隨其他形式的家庭暴力行為。 要判斷Anna正在遭受虐待而不是處於一段非常困難的關係當中,關鍵在於權力與恐懼。雙方存在權力失衡,而Anna感到害怕,擔心不服從的後果、Leo可能採取的行動, 以及結束關係所面臨 的影響。 Leo 已經接管了她的財務,限制她使用自己的錢並決定如何花費。 例如,他透過控制開支限制她參加同事離職派對的自由;每週只給她零用錢,若超支就要求提供收據並解釋開銷。他還威脅要沒收她的銀行卡來展現控制欲,看似好意的接送邀約,其實是進一步阻止她外出。
家庭暴力帶來的傷害深遠,Anna可能面臨心理健康問題,包括焦慮與憂鬱,同時也可能出現身體健康問題。 Anna可能正竭力避免家裡的情況影響工作表現,但她仍可能難以集中精神、 頻繁出錯或需重做工作。尤其當她因經濟拮据無法溫飽,或因無力負擔交通而需長途步行通勤時,工作時更易感到疲憊不堪。
Anna 可能試圖掩飾自己的感受,但仍可能表現出自尊心和自信不足,看起來疲憊、焦慮,或顯得沈默、心不在焉。 Anna的行為可能出現其他明顯變化。她可能不再在工作場所吃午餐,或不再參與先前與同事同樂的社交活動。受財務限制影響,她對個人儀容的打理程度可能下降,購置衣物的能力也可能減弱。她甚至可能對簡單的財務決策感到焦慮,例如是否能負擔搭乘公共交通工具的費用下班回家。